和宗總本山 四天王寺。日本佛法最初的官寺院。
修建四天王寺的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しょうとくたいし、shoutokutaishi),574年2月7日-622年4月8日。聖德太子的名字在日本無人不知,他是日本飛鳥時代視為皇族的人物,用明天皇的二皇子。也是天皇推古朝的改革推行者。成人後,聖德太子根據當時國內外形勢,推行一系列改革。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階》,604年制定《十七條憲法》,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藉以抑制豪強。607年派遣隋使來中國建立邦交,積極吸收了當時中國的先進文化制度。隨後致力於振興佛教,仿照中國式寺院建築理念建築了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寺院。而後由聖德太子發起建築的寺院,被後人稱為"聖德太子七大寺"。
據《日本書紀》記載,信奉佛教的聖德太子與反佛教的物部守屋一派開戰前,形勢不利的聖德太子曾向法神四天王像許願,打敗物部派後將為四天王建立寺院。公元593年,戰勝的聖德太子在大阪建立了四天王寺,同時也是日本飛鳥時代的代表性寺院建築。
當時的建築理念處處模仿古時中國的建築思想,並做到了完美細膩。以當時的技術來講,四天王寺的每一處都聚集了當時建築職人的無數辛勤汗水。
四天王寺的香火極為鼎盛,信徒眾多。並且被佛教徒們視為大阪的佛教祭壇。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參拜。而到了緣日全國各地都會有很多人來訪。為了迎接絡繹不絕的參拜客,周邊常有當地主人的各種小吃攤位,熱鬧非凡。
每年都有許多活動在這裏舉行、包括像彼岸會、DoyaDoya祭、萬燈祭、聖靈會、四天王寺Wasso等、這些叫做年中行事的活動總是能匯集許多的大阪人,也同時充分展現了這座寺廟的悠久歷史和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
除了建築物本身,四天王寺的佈置格局,也效仿中國寺院的做法。南北向一線依次為中門、塔、金堂、講堂,此後又陸續建起六時堂、太子堂、五智光院、元三大師堂和本坊等建築。四天王寺在千餘年中經歷了數次火災和重建,但都基本保持了原貌。如今與位於奈良縣世界遺産的法隆寺一起,被列為從6世紀末到7世紀前半所建的飛鳥時代寺院建築的代表。
四天王寺院的最重要的被稱為中心伽藍之處,由講堂,金堂,五重塔,中門,西重門構成。其中的五重塔是四天王寺的代表建築,是木造五層,頂樓為舍利塔,內藏有六顆舍利子,四邊各繪畫了釋迦、彌勒及阿彌陀的畫像。繪畫風格也與建築思想一樣模仿古時中國佛教。金堂裡供奉觀世音菩薩,由四大天王守護。中門則設了兩尊金剛力士守護。
在龜池口上架起的由石橋組合而成的石舞台,每年4月22日,為追憶聖德太子而進行的聖靈會舞樂大法事而建。可以欣賞到來自千年之前的舞樂。四天王寺的石舞台與住吉大社,嚴島神社的舞台一起,被並稱為日本三大舞台。
和宗總本山 四天王寺
和宗總寺院 四天王寺
地址: 大阪市天王寺區四天王寺1-11-18
參拜時間: 4月~9月 8:30~16:30 / 10月~3月 8:30 ~ 16:00
交通: 乘坐地下鐵從新大阪車站到四天王寺前夕陽丘車站約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