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时代
短短15年间经历了“战争景气”和“战后萧条”,并促进了国内民主运动的发展。一个自由奔放且充满变革的时代。
从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为止的15年期间称为大正时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大正时代是一个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在大正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日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通选举权和妇女参政权,迎来了媒体舆论可以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新时代。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跻身于欧美列强的行列,并获得了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在大正时代短短的15年间,日本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战争景气”、战后经济萧条,以及关东大震灾等重大事件。关东大震灾中有约105,000人失踪或死亡,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历史指南
-
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全球性规模的大型战争。
-
发生了袭击关东地区的「关东大震灾」。
-
伴随大正民主运动兴起,日本逐步迈入民主体制的时期。
-
体现大正时代独特魅力的文化现象「大正浪漫」。
大正时代的潮流
大正时代从1912年到1926年为止只有短短15年,但却是让日本的政治社会与生活样貌从近代转入现代的动荡时期,发生了许多对现代日本影响深远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的萨拉热窝事件。
以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组成三国协约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这两大阵营在欧洲展开大规模的战争。日本也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国宣战。
在此期间,日本采取各种措施,以扩大在中国大陆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比如提出对华「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施压,并与英、美、法一道出兵西伯利亚,阻挠俄国革命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战争景气和战后萧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没有直接受到战争所带来的破坏。而且由于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给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这种繁荣被后世称为「大战景气」。
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跨国组织「国际联盟」成立。日本在国际联盟成立之初,便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然而,随着大战结束,短暂的「大战景气」急转直下,日本陷入了战后萧条的危机中。
国内商品的持续短缺导致价格居高不下、米价上涨,使民众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从而引发全国性的米谷暴动。于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震灾」更是雪上加霜,使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的困境。
在大正民主运动的推动下,日本逐步转向自由民主的社会体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火种在日本开始传播,而得以广泛传播的途径就是大正民主运动。
「大正民主」是在日本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所兴起的各种民主运动和思潮的总称,是日本近代以来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民主运动的高潮,被高度评价为是一场让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在日本生根发芽的运动。
「大正民主运动」不仅限于政治体制,而是发展到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所有领域。
「妇女解放运动」、反对部落歧视的「部落解放运动」、「普通选举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在大正民主运动的推动下,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大正民主运动的最大成果之一,1925年5月,议会正式通过了《普通选举法》,规定凡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皆拥有选举权,从而为国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征得公民同意的民主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关“大正浪漫”
所谓大正浪漫是指大正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当时来自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以及审美观念都被众多日本人所模仿,这种时代氛围和思想被称为大正浪漫。
据说大正浪漫的概念起源于神户港。神户港是东洋最大的贸易港湾,大量流入的最新的欧美文化被卫星城市的富裕阶层接受,欧美国家的现代艺术、文化和生活方式也由此传播到日本各地。
大正浪漫的特色最直观地体现在艺术、建筑和服装方面。
大正时代的艺术
大正時代的藝術家們都曾嘗試著將西方文化的元素融入他們的作品中。
提起「大正浪漫」,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最充分地体现了大正浪漫文化的著名画家竹久梦二。
梦二在绘画中借鉴西洋油画的技法,他笔下的美人画具有一种洋溢着抒情风格的浪漫情调,这种风格独特的美人画被称为「梦二式美人」,登上了许多杂志和乐谱集的封面。
竹久梦二的艺术活动不仅限于绘画,他还创作了不少诗歌和童话等文学作品。
梦竹久二在许多艺术领域留下的杰出作品穿越时空,将大正浪漫的魅力流传于后世,堪称是日本现代艺术的先驱。
在日本画的世界,出现了许多超越了单纯地描绘「美」的「女人」画像。在画家笔下,外在的美与丑已不再重要,而是追求描绘人类内心潜藏的情绪与欲望,由此而诞生了许多妖艳诡异且充满「神秘感」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甲斐庄楠音的《横栉》。甲斐庄楠音作品的题材基本上都是人物,尤其以女人居多,很少有山水画,是一位象征大正后期颓废主义风潮的代表性画家。
万铁五郎是一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大正时代大放异彩的杰出画家。
画家出生于岩手县和贺郡东和町(现花卷市),作为将当时的前卫绘画艺术「野兽派」引入日本西洋画世界的先驱功绩卓著。
大正时代的建筑
大正时代的建筑物以日本和西方建筑元素相融合的「和洋折衷」风格为特色。
在政府机关、学校、东京站等公共建筑中建造了许多西式风格的建筑。而一般住宅则流行在日式建筑中搭配西式门窗、隔扇及西式家具的设计风格。
到了大正中期,导入西洋生活方式的大众住宅更为流行,当时人们称这类建筑为「文化住宅」。
象征大正时代的典型建筑包括东京站、旧帝国大饭店和旧朝仓家宅邸。
东京站由建筑大师辰野金吾设计,于1914 年 (大正3年)竣工。
旧帝国大饭店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法兰克·洛伊·莱特亲自操刀,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文化遗产「平等院凤凰堂」。可惜这座外观像雄鹰展翅一般的大饭店已不复存在。
旧朝仓家宅邸是历任涩谷区议会议长,以及东京府议会议长的朝仓虎次郎的宅邸,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造访日本时,不妨到处看看那些保留着大正时代特色的建筑物。大正浪漫所具有的独特氛围一定会令人流连忘返。
大正时代的服装时尚
大正时代服装时尚的特点在于日式传统风情与西洋现代造型相融合的双重之美。
当时,人们把融合了西方文化的服装和新奇的时装称作「haikara (ハイカラ)」。
西装、衬衫、领带、圆金属框眼镜和圆顶礼帽的装束在男性中非常流行,而女性则是穿着和服,再搭配发带和皮鞋。
随着「haikara」的流行,一种被称为「bankara (バンカラ)」的时尚也开始兴起。 「bankara」似乎否认融入西方文化的时尚风格,而展示一种近乎粗犷野蛮的风格。男生通常穿立领的西式衬衫,再搭配「袴」与和服,戴学生帽,脚踏木屐。
有许多令现代人迷惑不解的生活常识
大正时代的庶民生活在始于日本文明开化的巨大变化中,由此产生了许多与今天大不相同的常识和价值观。
用餐时不是一家人围着餐桌,而是各自在叫做「箱膳」的小饭桌上吃饭
虽然矮脚饭桌在当时已经相当普及,但在大正时代初期,用餐时不是一家人围着餐桌,而是各自在叫做「箱膳」的小饭桌上吃饭。 「箱膳」是一种平时放餐具,吃饭时打开盖子当饭桌的小木箱,自江户时代开始就在庶民家庭中使用。
然而,随着大正时代的发展,用矮脚的饭桌来代替箱膳的人日益增多。
水井边和街头巷尾是邻里之间情感交流的空间
在还没有自来水的大正时代,由于洗衣服是当时用水最多的家务活,所以通常都在公用的水井边进行。左邻右舍的婆婆妈妈们围成一团,一边洗衣一边聊天,洗衣服的地方成了妇女们唠家常和交换情报的场所。
现在还常听到人们把家庭妇女们聚在一起聊天、说八卦称为「井户端会议」,其实当时的场面才是真正的「井户端会议」。
除了水井边,街头巷尾也是邻里之间情感交流的空间。
过去,人们在日常居住的地方轻松自在地与邻里互动,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在咖啡馆等设备齐全的环境中进行交流。由此可见,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起今天要亲近得多。
起薪是50日元?
在大正时代后期,大学毕业生上班族的起薪是 50~60 日元。
职业女性的平均月薪为:
打字员 40 日元、电话接线员 35 日元、事务员 30 日元。
计程车在大正时代开始运营,起程运价为 60 钱。
将大正时代的日元换算成现在的货币价值,当时的10日元相当于现在的3万日元。
由此推算,大正时代后期大学毕业生上班族的起薪似乎是现在的15〜18 万日元。
能感受大正时代风情的景点
日本现在还有许多保留着大正时代风情的建筑物,本文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个非常值得造访的建筑物及观光景点。
东京车站 丸之内站舍
银山温泉
大阪市中央公会堂
照片
历史沿革
- 1912年
- 明治天皇驾崩,改年号为大正。
- 1914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以英日同盟作为借口,对德宣战。
- 1915年
-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日本出口贸易呈现大幅增长,给日本的经济带来繁荣一时的“战争景气”。
- 1918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 1923年
- 发生了关东大震灾。
- 1925年
- 颁布普通选举法 (规定年满25岁以上的成年男子有选举权)。
- 1926年
- 大正天皇驾崩,改年号为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