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總整理】瞭解各時代的日本,讓日本之旅更有趣!
如果在造訪日本前,對打算前往的名勝古蹟、歷史建築物等旅遊景點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事件和故事有所瞭解的話,那麽將會使行程變得更加富有情趣。 本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日本從原始社會發展至今的歷史軌跡和重大事件,為打算事先做功課學習日本歷史的人提供參考。
短短15年間經歷了“戰爭景氣”和“戰後蕭條”,民主運動風起雲湧,一個自由奔放且充滿變革的時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日本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為止的期間稱為「大正時代」。這是一個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在大正民主運動的影響下,日本實現了成年男子的普通選舉權和婦女參政權,迎來了媒體輿論可以影響政府決策和行為的新時代。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契機,日本躋身於世界列強的行列,並獲得了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在大正時代短短的15年間,日本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戰爭景氣”、戰後經濟蕭條,以及關東大震災等重大事件。關東大震災中有約105,000人失踪或死亡,是日本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
大正時代從1912年到1926年為止,雖然只有短短的15年,但卻是讓日本的政治社會與生活樣貌從近代轉入現代的動盪時期,發生了許多對現代日本影響深遠的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的塞拉耶佛事件。
由英、法、俄組成的三方協約國和由德、義、奧組成的三方同盟在歐洲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爭。日本也以英日同盟參戰,與德國開戰。
在此期間,日本採取各種措施,以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勢力範圍和影響力。比如提出對華「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向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施壓,並與英、美、法一道出兵西伯利亞,阻撓俄國革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沒有直接受到戰爭所帶來的破壞。而且出口貿易的大幅度增長,給日本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這種繁榮被後世稱為「大戰景氣」。
1920年,世界上第一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的跨國組織「國際聯盟」成立。日本在國際聯盟成立之初,便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
然而,隨著大戰結束,短暫的「大戰景氣」急轉直下,日本陷入了戰後蕭條的危機中。
國內商品的持續短缺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米價上漲,使民眾的生活變得十分艱難,從而引發全國性的米穀暴動。於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震災」更是雪上加霜,使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衰退的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主和自由主義思想的火種在日本開始傳播,而傳播的途徑就是大正民主運動。
「大正民主」是在日本的社會政治、文化藝術等領域中所興起的各種民主運動和思潮的總稱,是日本近代以來繼自由民權運動之後的又一次民主運動的高潮,被高度評價為是一場讓自由、民主、人權等觀念在日本生根發芽的運動。
「大正民主運動」不僅限於政治體制,而是發展到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等所有領域。
「婦女解放運動」、反對部落歧視的「部落解放運動」、「普通選舉運動」等各種社會運動應運而生。在大正民主運動的推動下,日本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作為大正民主運動的最大成果之一,1925年5月,議會正式通過了《普通選舉法》,規定凡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皆擁有選舉權,從而為國策的製定與實施必須徵得公民同意的民主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謂大正浪漫是指大正時代特有的文化現象,是日本傳統與西方現代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的產物。
據說大正浪漫的概念起源於神戶港。神戶港是東洋最大的貿易港口,大量流入的最新的西方文化被衛星城市的富裕階層所接受,歐美國家的現代藝術、文化和生活方式也由此傳播到日本各地。
大正浪漫的特色最直觀地體現在藝術、建築和服裝方面。
大正時代的藝術家們都曾嘗試著將西方文化的元素融入他們的作品中。
提起「大正浪漫」,首先要提到的是最充分地體現了大正浪漫文化的著名畫家竹久夢二。
夢二在繪畫中藉鑑西洋油畫的技法,他筆下的美人畫具有一種洋溢著抒情風格的浪漫情調,這種風格獨特的美人畫被稱為「夢二式美人」,登上了許多雜誌和樂譜集的封面。
竹久夢二的藝術活動不僅限於繪畫,他還創作了不少詩歌和童話等文學作品。
夢竹久二在許多藝術領域留下的傑出作品穿越時空,將大正浪漫的魅力流傳於後世,堪稱是日本現代藝術的先驅。
在當時的日本畫領域出現了許多超越了單純地描繪「美」的「女人」畫像。在畫家筆下,外在的美與醜已不再重要,而是追求描繪人類內心潛藏的情緒與慾望,由此而誕生了許多妖豔詭異且充滿「神秘感」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甲斐莊楠音的《橫櫛》。甲斐莊楠音作品的題材基本上都是人物,尤其以女人居多,很少有山水畫,是一位象徵大正後期頹廢主義風潮的代表性畫家。
萬鐵五郎是一位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大正時代大放異彩的傑出畫家。
畫家出生於岩手縣和賀郡東和町(現花卷市),作為將當時的前衛繪畫藝術「野獸派」引入日本西洋畫世界的先驅,取得了巨大成就。
大正時代的藝術家們都曾嘗試著將西方文化的元素融入他們的作品中。
提起「大正浪漫」,首先要提到的是最充分地體現了大正浪漫文化的著名畫家竹久夢二。
夢二在繪畫中藉鑑西洋油畫的技法,他筆下的美人畫具有一種洋溢著抒情風格的浪漫情調,這種風格獨特的美人畫被稱為大正時代的建築物以日本和西方建築元素相融合的「和洋折衷」風格為特色。
在政府機關、學校、東京站等公共建築中建造了許多西式風格的建築。而一般住宅則流行在日式建築中搭配西式門窗、隔扇及西式傢具的設計風格。
到了大正中期,導入西洋生活方式的大眾住宅更為流行,當時人們稱這類建築為「文化住宅」。
象徵大正時代的典型建築包括東京車站、舊帝國大飯店和舊朝倉家宅邸。
東京站由建築大師辰野金吾設計,於1914年 (大正3年) 竣工。
舊帝國大飯店由美國著名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親自操刀,設計靈感來源於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鳳凰堂」。可惜這座外觀像雄鷹展翅一般的大飯店已不復存在。
舊朝倉家宅邸是歷任澀谷區議會議長、東京府議會議長的朝倉虎次郎的宅邸,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造訪日本時,不妨到處看看那些保留著大正時代特色的建築物。大正浪漫所具有的獨特氛圍一定會令人流連忘返。
大正時代的藝術家們都曾嘗試著將西方文化的元素融入他們的作品中。
大正時代服裝時尚的特點在於日式傳統風情與西洋現代造型相融合的雙重之美。
當時,人們把融合了西方文化的服裝和新奇的時裝稱作「haikara (ハイカラ)」。
西裝、襯衫、領帶、圓金屬框眼鏡和圓頂禮帽的裝束在男性中非常流行,而女性則是穿著和服,再搭配髮帶和皮鞋。
隨著「haikara」的流行,一種被稱為「bankara (バンカラ)」的時尚也開始興起。 「bankara」似乎否認融入西方文化的時尚風格,而展示一種近乎粗獷野蠻的風格。男生通常穿立領的西式襯衫,再搭配「袴」與和服,戴學生帽,腳踏木屐。
大正時代的庶民生活在開始於日本文明開化的巨大變化中,由此而產生了許多與今天大不相同的生活常識和價值觀。
雖然矮腳飯桌在當時已經相當普及,但在大正時代初期,用餐時仍然不是一家人圍著餐桌,而是各自在叫做「箱膳」的小飯桌上吃飯。 「箱膳」是一種平時放餐具,吃飯時打開蓋子當飯桌的小木箱,自江戶時代開始就在庶民家庭中使用。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用矮腳的飯桌來代替箱膳的人日益增多。
在還沒有自來水的大正時代,由於洗衣服是當時用水最多的家務活,所以通常都在公用的水井邊進行。左鄰右舍的婆婆媽媽們圍成一團,一邊洗衣一邊聊天,洗衣服的地方成了婦女們嘮家常和交換情報的場所。
現在還常聽到人們把家庭婦女們聚在一起聊天、說八卦稱為「井戶端會議」,其實當時的場面才是真正的「井戶端會議」。
除了水井邊,街頭巷尾也是鄰里之間情感交流的空間。
過去,人們在日常居住的地方輕鬆自在地與鄰裡互動,而不是像今天這樣見一面也要在咖啡館等地方。由此可見,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比現在更容易進行,關係也要親近得多。
在大正時代後期,大學畢業生上班族的起薪是50~60日圓。
職業女性的平均月薪為:
打字員40日圓、電話接線員35日圓、事務員30日圓。
計程車在大正時代開始運營,起程運價為60錢。
如果將大正時代的日圓換算成現在的貨幣價值,那麽當時的10日圓相當於現在的3萬日圓。
由此推算,大正時代後期大學畢業生上班族的起薪是現在的15〜18萬日圓。
日本現在還有許多保留著大正時代風情的建築物,本文為大家介紹其中幾個非常值得造訪的建築物及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