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時代

充滿變革的時代〜 為日本現代生活方式奠定基礎的44年。

更新 :

從1868年明治新政府成立到1912年明治天皇駕崩的44年被稱為「明治時代」。
在此期間,日本經歷了重大的政治變革。科技、文化、經濟等方面遠遠地落後於西方列強的日本,以「明治維新」為契機,在近半個世紀裡採取了效仿西方國家的憲政制度,奠定了資本主義的基礎,並以驚人的速度將日本發展成為現代化國家。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日本作為軍事大國之一成為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的存在。此外,隨著精彩紛呈的西方文化湧入國內,不僅在生活方式上,在藝術風格上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歷史指南

  • 隨著西方列強對亞洲的入侵,日本開始對國家的政治體制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並引入西方的製度與文化,踏上了將日本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的道路。
  • 明治政府成立後僅在短短的7年內,便實施了引進郵政制度、開通鐵路、開辦小學、創建富岡製絲廠等一系列重大舉措。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發生了爭取自由民權及推動社會變革的政治運動。
  • 通過將西方的新價值觀和日本固有的傳統觀念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明治時代的歷史變遷

培里率軍艦來航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里率領的黑船艦隊駛入江戶灣,當時被迫開放的下田港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里率領的黑船艦隊駛入江戶灣,當時被迫開放的下田港

江戶時代的日本一直處於「鎖國」狀態之下。江戶幕府發布「異國船驅逐令」,凡是進入日本海域的外國船隻,一律用武力驅逐。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培里(Perry)率領四艘軍艦突然進入浦賀海面,要求日本開放通商口岸。在西方強大的軍事力量的脅迫之下,江戶幕府終於在1854年被迫接受了開放國門的要求。

明治維新

為近代日本的誕生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坂本龍馬雕像。龍馬促成了薩摩和長州兩藩聯盟,從而使「大政奉還」得以實現
為近代日本的誕生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坂本龍馬雕像。龍馬促成了薩摩和長州兩藩聯盟,從而使「大政奉還」得以實現

以培里來航為契機,主張重新擁立天皇,驅逐外國勢力的「尊王攘夷派」與以幕府為首的「開國推進派」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歷經種種變故之後,忠於天皇的攘夷派於1867年(慶應3年)推翻了江戶幕府。

1867年第十五代江戶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在京都二條城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將政權歸還給了明治天皇。 1868年(慶應4年),決心將日本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的明治政府正式成立。自此,日本由封建社會轉變為以天皇爲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
江戶改名為東京,年號改為明治。從江戶幕府末期至明治政府誕生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改革及政治運動被稱為「明治維新」。

廢藩置縣

以新成立的「縣」取代舊有的封建藩國來強化中央集權制度
以新成立的「縣」取代舊有的封建藩國來強化中央集權制度

明治時代,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出一系列改革新政,鞏固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廢藩置縣」是新政之一,其內容為廢除延續250多年的幕藩體制「藩國」制度,以新設的地方政府「縣」取而代之。

江戶時代,與江戶幕府之間為主從關係的地方領主(藩),各自統治著他們的領地和住民。為了建立一個能夠抵禦外敵的強國,就必須將分散的地方權利集中於以天皇為首的新政權之下。於是,「廢藩置縣」便成為一項勢在必行的舉措。日本現在的「1都1道2府43縣」的雛形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富國強兵政策

富岡製絲廠是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富國強兵」和「殖產興業」政策的產物
富岡製絲廠是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富國強兵」和「殖產興業」政策的產物

打開國門後,日本清楚地看到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距離。為了縮小差距,明治政府立刻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實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被稱為「維新三傑」之一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在明治政府倡導的富國強兵政策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他極力推行的三大改革是「學制(教育改革)」、「稅制改革(地租修正)」和「軍制改革(徵兵令)」。

學制(教育改革)

當時的學校
當時的學校

明治政府所做的第一件事是進行教育改革(學制)。這是因為政府認為,教育的普及和振興是國家走上富強道路的根本。
1872年頒布了《學制令》,規定不論社會地位或性別,任何人都可以上學。要求「邑中不得有不學之戶,家中不得有不學之人」。

稅制改革(地租修正)

作為年貢的稻米
作為年貢的稻米

國家財政來源不穩定的局面也是當時明治政府的一大憂患。在實施每一項政策時需花費龐大的資金,而當時的稅收制度是以繳納農產品為主的「年貢」制度,因此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會因農作物的收穫量而上下浮動。
為了保證財源的穩定性,政府著手進行「土地稅改革」,建立全國統一的土地稅制度。新稅法規定,課稅標準以法定的土地價格取代實際收穫量,使稅收不受年景收成波動的影響,從而保證了政府財源的穩定性。
此外通過土地稅改革,日本首次確立了土地私有權利,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軍制改革(徵兵令)

明治時代頒布的日本徵兵令   示意圖
明治時代頒布的日本徵兵令 示意圖

明治政府建立之初,日本還沒有國家的正規軍隊。戊辰戰爭中參戰的「官軍(明治政府軍)」也不過是由各藩的武士組成的藩兵。
為創建現代化軍隊以以加強國力,明治政府頒布了「徵兵令」,宣告國民均有服兵役的權利和義務。根據徵兵令,凡是年滿20歲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三年兵役。

自由民權運動

自由民權運動的核心人物板垣退助的雕像和高知城
自由民權運動的核心人物板垣退助的雕像和高知城

由於地稅改革給農民帶來的賦稅負擔,使許多個體農戶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相反,三井、三菱等政客和商人卻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護。社會財富的不平等及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引發了以不滿現狀的民眾為中心的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
隨著民眾呼聲的日益高漲,從1874年左右開始,日本國內展開了以阪垣退助為核心的自由民權運動。天賦人權等西方民主思想滲透於日本社會的各個階層。
基於天賦人權的觀念,「人人生而平等,有權享受健康和自由的生活,即使是政府也不得侵犯這一權利」。天賦人權的理念成為自由民權運動的理論武器,極大地推動了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

文明開化

文明開化是指在明治政府所實施的現代化政策下,西洋文明傳入日本,使得社會制度、文化藝術乃至民眾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磚瓦建築增多,馬車在被整齊排列的煤氣燈照得一片通明的街道上行駛的城市景象。
隨著印刷技術的普及,各式各樣的報紙也陸續刊行,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及明治時代的政治家中江兆民所解釋的盧梭思想等新思潮得到廣泛傳播。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開始西方化。

服裝變化

明治時代被禁止的男性傳統髮型「髮髻(日文:ちょんまげ)」
明治時代被禁止的男性傳統髮型「髮髻(日文:ちょんまげ)」

西服作為制服和禮服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中迅速傳播,但一般平民仍然以穿和服為主。
進入明治時代後,髮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政府頒布的「散髮脫刀令」之下,男人的髮型變成了現在的西式短髮。

飲食變化

明治時代之前日本家庭的飯桌
明治時代之前日本家庭的飯桌

進入明治時代後,日本的上流社會開始嘗試吃西餐。一般家庭雖然還是以和食為主,但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例如叫做「牛肉鍋」料理開始在民間流行。牛肉鍋與壽喜燒非常相似,由於使用味噌、醬油及砂糖等調味料而深受日本民眾的歡迎。在此之前,受佛教的影響,日本並沒有吃四足類動物的習俗。
就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模仿西式餐桌的矮腳飯桌,家人圍著同一張餐桌用餐的文化也由此誕生。

生活用品的變化

明治時代開始流行的火柴
明治時代開始流行的火柴

大約從這個時候起,石油燈和火柴開始成為給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物品。與江戶時代的燈籠和蠟燭相比,石油燈讓房屋亮堂了許多。而且在銀座等繁華街道路兩旁安裝了成行的煤氣燈,打造出燈火通明的城市夜景。

明治時代的藝術

傳統美術與西方美術之間的衝突

明治初期,由於西洋文化的大量湧進,「唯洋獨尊」的藝術風格盛行一時。但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傳統藝術的價值得到重新認識,掀起了「日本傳統美術的復興運動」。針對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嚴重對立,1907年,政府為了統合日本畫或西洋畫的多種在野團體,首次創設了「文部省美術展覽會」。
這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將西洋風格與日本傳統文化完美交融的近代藝術家,下面介紹幾位最具代表性的畫家。

竹內棲鳳

竹內棲鳳是近代日本畫的先驅,出生在京都的一家打理小餐廳的家庭。
他以日本圓山四條派的傳統素描為基礎,結合西洋油畫將光和空氣融入繪畫等表現手法,創造了東西合璧的繪畫風格。
竹內棲鳳一生中畫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畫風生動細膩,將動物的外形與皮毛的柔軟質感描繪得栩栩如生,甚至能讓觀者從畫中嗅到彷彿從動物身上散發出的氣味。
他去過日本的很多地方,還曾遊學歐洲,畫過大象、獅子等西方動物,是一位在國外也受到高度評價的藝術巨匠。

下村觀山

下村觀山是出生於和歌山縣的著名畫家。
作品的特點是使用日本畫的彩色技法「溜込」,以及大膽使用邊緣空白的構圖。
「溜込」是日本傳統的繪畫手法之一,即在塗上一種顏色後趁其未乾之前再滴上其他顏色,由色彩間的相互滲透和交融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下村觀山在繪畫中揮灑自如地使用日本傳統的繪畫技巧,比如,為避免最初畫上的線條被覆蓋而進行分別塗色的著色技法「雕塗」,以及不描繪輪廓線,而使用畫筆的側面,用一支畫筆的濃淡與深淺來勾勒出三維效果的傳統技法「付立」等。
他是一位將日本古典繪畫技法與日本從未有過的西洋色彩融合起來創作新作品的畫家,為近代日本畫的創新做出了重大貢獻。

川合玉堂

川合玉堂是日本近代的著名畫家,他熱愛日本的自然風光,以優美的墨線與色彩描繪了從明治時代到昭和時代的山川河流及四季各異的景緻。他在水墨畫風格中融入現代空間構圖與幾何圖形等西洋風格,將日本傳統的山水畫帶入近代風景畫的新天地。他所描繪的自然景色在日本國內及海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除了山水畫,他還編著有《川合玉堂和歌俳句選集》,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藝術家。

能感受明治時代氣息的景點

明治時代結束了長達200多年的鎖國時代,讓大量精彩紛呈的西方文化湧進日本。日本以明治時代為契機,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國家迅速成長為文明開化的現代化國家。日本國內有許多保留著明治時代氛圍的景點,非常值得造訪。

博物館 明治村

博物館明治村是一座戶外博物館,能讓遊客充分體驗明治時代的歷史氛圍及文化特色。廣闊的園區內散佈著67棟歷史建築物,其中包括11棟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產。可以體驗乘坐「京都市有軌電車」和「日本最古老的蒸汽火車」等昔日的交通工具、體驗換上明治時代的和服拍照留念,還能品嚐「牛肉鍋」等明治時代的特色美食。

明治館

明治館是一座西洋式石造建築的餐廳,前身是最早把留聲機引進日本的美國商人F.W.PO-N先生建造的別墅。可以一邊感受明治時代的氛圍,一邊享用體現廚師精湛技藝的西式料理。

大阪造幣局(大阪造幣博物館)

大阪造幣局大阪造幣博物館)由建於明治時代的火力發電廠改建而成,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磚瓦建築的外觀模樣,並作為造幣博物館對外開放。可以了解貨幣的歷史及古代錢幣,以及日本國內外造幣歷史的變遷等相關知識。

照片

  • 明治時代

    明治時代

  •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里率領的黑船艦隊駛入江戶灣,當時被迫開放的下田港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里率領的黑船艦隊駛入江戶灣,當時被迫開放的下田港

  • 為近代日本的誕生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坂本龍馬雕像。龍馬促成了薩摩和長州兩藩聯盟,從而使「大政奉還」得以實現

    為近代日本的誕生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坂本龍馬雕像。龍馬促成了薩摩和長州兩藩聯盟,從而使「大政奉還」得以實現

  • 以新成立的「縣」取代舊有的封建藩國來強化中央集權制度

    以新成立的「縣」取代舊有的封建藩國來強化中央集權制度

  • 富岡製絲廠是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富國強兵」和「殖產興業」政策的產物

    富岡製絲廠是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富國強兵」和「殖產興業」政策的產物

  • 當時的學校

    當時的學校

  • 作為年貢的稻米

    作為年貢的稻米

  • 明治時代頒布的日本徵兵令

    明治時代頒布的日本徵兵令

  • 自由民權運動的核心人物板垣退助的雕像和高知城

    自由民權運動的核心人物板垣退助的雕像和高知城

  • 明治時代被禁止的男性傳統髮型「髮髻(日文:ちょんまげ)」

    明治時代被禁止的男性傳統髮型「髮髻(日文:ちょんまげ)」

  • 明治時代之前日本家庭的飯桌

    明治時代之前日本家庭的飯桌

  • 明治時代開始流行的火柴

    明治時代開始流行的火柴

歷史沿革

1853年
培裡率軍艦來航。
1867年
舉行「大政奉還」儀式。
1868年
明治維新、明治天皇親自頒布《五條禦誓文》(鳥羽伏見之戰以幕府完敗告終,江戶城和平移交新政府)。
1868年
明治政府誕生。
1869年
明治新政府頒行「版籍奉還」政策(意指各大名向天皇交還各自的領土(版圖)和轄內臣民(戶籍)。)
1870年
發明了人力車。
1871年
實施新政「廢藩置縣」(即以新成立的「縣」取代舊有的封建藩國)。
1873年
實施「軍制改革(徵兵令)」和「稅制改革(地租修正)」。
1875年
與俄羅斯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
1876年
設立海軍學校。
1877年
反對明治政府的「西南戰爭」爆發。西鄉隆盛在戰役中兵敗自殺。
1881年
明治天皇頒佈國會開設詔書。自由黨成立。
1882年
立憲改進黨成立。設立日本銀行。
1884年
甲申政變發生(在朝鮮王朝發生的一次武力政變)。
1885年
開始實施內閣制。
1886年
創立帝國大學(東京大學)。頒布《小學校令》和《中學校令》。
1888年
公佈市製、町村制。
1889年
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同時頒佈《皇室典範》。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1895年
簽署《馬關條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發生(是指在俄、德、法三國的介入和乾涉之下,日本被迫同意放棄佔領中國東北遼東半島地區的歷史事件)。
1897年
頒布《貨幣法》、確立金本位制度。
1899年
關於實施經修訂的新條約的敕令。
1900年
北清事變(義和團運動)爆發。
1901年
頒佈日本赤十字社條例。
1902年
日英同盟成立。
1903年
頒佈國定教科書制度。
1904年
日俄戰爭爆發。
1905年
簽署《樸茨茅斯和約》。
1910年
幸德大逆事件。日韓合併事件發生(日本和韓國簽訂協約,將朝鮮半島併入版圖的歷史事件)。
1912年
簽署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