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總整理】瞭解各時代的日本,讓日本之旅更有趣!
如果在造訪日本前,對打算前往的名勝古蹟、歷史建築物等旅遊景點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事件和故事有所瞭解的話,那麽將會使行程變得更加富有情趣。 本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日本從原始社會發展至今的歷史軌跡和重大事件,為打算事先做功課學習日本歷史的人提供參考。
隨著全球暖化的環境變遷和陶器的出現,人類逐漸進入定居生活的時代。
隨著陶器的出現,以使用「打製石器」進行狩獵和採集為標誌的舊石器時代宣告結束,日本進入繩文時代。
本篇將循著舊石器時代轉變為繩文時代的歷史軌跡,探究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所產生的變化。
繩文時代從西元前1萬8千年左右〜西元前300年左右,延續了大約1萬年。與舊石器時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使用「陶器」。
陶器的發明使烹飪與儲藏食物成為可能,從而擴大了食物範圍,給人們飲食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穩定性。此外,受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的環境影響,人們更容易採集到堅果,捕捉到更多的魚類和貝類等食物。
隨著食物範圍的擴大,以及狩獵採集經濟的發展,人們結束了為追尋食物而不斷遷徙的生活,逐步走向定長期定居一處的時代。
在繩文時代,人們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以打磨和修理狩獵工具、製作陶器來打發時光。糧食不足時,就去狩獵或採集栗子等堅果。人們只獲取維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與現代社會截然不同。
下面來看看日本人在繩文時代的生活樣貌。
自繩文時代開始使用的陶器主要用於烹飪。據考證當時陶器已被用於搗碎堅果、烹煮或燒烤魚和堅果等食物。
狩獵工具與舊石器時代大致相同,依然在繼續使用「打製石器」和用動物的骨頭或頭角製成的骨角器。但與舊石器時代的石器相比則有了極大的提高。由於掌握了磨製方法,石器的尖端更加鋒利,也更具有殺傷力。
繩文時代的人們根據各種用途製作出各種石器,數量及種類遠遠超過了舊石器時代。其中有帶有手柄的小型便攜式刀具「石刀」、上下有縫隙的捕魚工具「石錘」,還有用於研磨橡子等堅果的石盤等。
此外,繩文時代已經開始用漁網在河流和湖泊中捕魚。
由此可見,繩文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生產工具的技術、材質、種類及用途都有了極大的發展。
繩文時代,由於食物來源趨於穩定,人們逐漸開始了定居生活。由於住所遷移次數的減少,住房結構與舊石器時代相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繩文時代的「豎穴式住宅」,是一種在平地上挖一個坑穴、然後用柱子支撐圓錐形屋頂的半地下式住居樣式。
屋內地板用搗碎的粘土鋪成,中間有一個用石頭壘起的爐竈,用來做飯和取暖。
據考證,通常是大約四口之家住在一個住宅中,面積有6〜12張榻榻米左右那麽大。
通過在食物豐富的地區建造許多「豎穴式住宅」而有了「村落」的出現。
想像一下西元前15000年人類用餐時的場景,也許腦海中會浮現出半裸的男人野蠻地啃著肉骨頭的樣子吧?
然而,在繩文時代,由於陶器的發明而使燒烤、燉煮、蒸、日曬,熬煮等烹飪手法成為可能。據說當時已經能吃到通過燻製、鹽漬製作的類似麵包和粥等各種料理。
繩文時代的主食是栗子和核桃等堅果。人們使用陶器將植物果實磨成粉狀,再加入水中去除澀味,然後作成粥狀或小丸子狀的食物來吃。
自開始在河流和湖泊中捕魚以來,人們能經常吃到鮭魚和鱒魚等大量的魚類和貝類。被稱為繩文時代重要特徵之一的「貝塚」,就是由丟棄的貝殼和食物碎屑形成的垃圾堆。
繩文時代人們繼續獵捕鹿和野豬等動物,動物肉也是日常食物的一部分。而且動物的牙齒和犄角也被有效利用,做成魚鉤和掛繩等配飾。
繩文時代生活在日本列島的人們被稱為繩文人。
據說繩紋人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不到160公分。相貌特徵為方臉、濃眉、大眼睛深眼眶,雙眼皮。雖然個頭矮小,但他們四肢骨骼粗壯,肌肉發達,善於奔跑。
據考證,來自朝鮮半島和亞洲大陸的彌生人比繩文人個頭略高,臉較長較扁平。
學術界普遍認為,現在的日本人是由具有不同特徵的繩文人和彌生人兩個群體不斷混血而形成的人種。
在繩文人打製的各種陶器中,除了用於狩獵、採集和烹調等實用工具以外,還有許多非日常生活必需的文化用具,包括祈求豐收的道具、辟邪的裝飾品,以及用於祭祀儀式的陶器等。
隨著定居化的發展和村落的出現,人們擁有了豐富的精神世界,並由此誕生了各種文化。
繩文時代燒製的素胎無釉「土偶」,是像徵繩文時代的遺物之一。
關於土偶的原型及象徵意義至今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土偶是仿照女性或孕婦的形象製成,也有人認為是植物、貝類「擬人化」的製品。其中,「土偶是為了祈求大自然的恩賜,而以女人和孕婦形象製成」的說法最為普遍。不管是哪一種觀點,毫無疑問,繩文時代製作的土偶具有文化意義,而不是用於狩獵和採集的工具。
據考證,繩文時代有佩戴飾物的習俗。
用作飾物的材料有動物的骨頭、尖牙、角,以及貝殼、玉石、木頭和粘土等。
「勾玉」是一種帶有鑽孔的配飾,材質大多為翡翠。人們認為勾玉具有神奇的力量,隨身佩戴可以起到避邪消災的作用。
在繩文時代的陶器當中,火焰型陶器的造型頗具特色。陶器的形狀讓人聯想到正在燃燒的火焰,上方四角各有一個造型複雜的凸起花紋。
由於曾出土過一些被燒焦的火焰型陶器,而被認為是用來做飯的炊具。又因其獨特的形狀而被認為是用於宗教儀式的道具。
日本有許多可以看到繩文時代豎穴式住居和陶器的遺跡。
對繩紋時代的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
加曾利貝塚是日本繩文時代的貝塚及聚落的遺跡。
加曾利貝塚從明治時代 (1868-1912年) 到現在進行過多次挖掘。現在這裡已成為一處讓人能夠體驗彷彿穿越時空來到了繩文時代的觀光景點。其中有能看到在加曾利貝塚挖掘的繩紋陶器、石器和土偶等出土文物的博物館,有竪穴式住居跡群觀覧施設和貝層斷面觀覧施設,以及竪穴式住居的復原村落等,可以通過參觀了解日本繩文時代的自然環境與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
「仙台市繩文之森廣場」保存著在山田上之台遺跡出土的繩文時代的村落遺跡。除了可以看到許多繩文時代的陶器和石器以外,還可以通過參加製造勾玉、陶器和生火等各種體驗活動,學習繩文人的製作技術,感受繩文人的智慧和生活樣貌。
博物館所在的新潟縣長岡市是繩文時代火焰型陶器的故鄉。在整面牆上展示火焰型陶器等繩文陶器的畫面非常壯觀。
還有非常逼真的立體模型,再現了繩文人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的生活模樣,讓人彷彿穿越時空來到了繩文人生活的遠古時代。